沅江市東方壹號學校堅持以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成功探索出一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化育人“三教融合”模式,先后被評為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湖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武術人才培訓基地,益陽市養成教育示范基地,其經驗被中央政法委、團中央寫入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和預防犯罪工作縣級指導手冊,在全國推介。
一、有教無類。堅持一個不漏、一律平等、一生伴隨“三個一”原則,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學校開設小學、初中、高中年級20個班,有學生800多名,生源以農村留守學生、父母離異學生、個性化青少年為主,切實做到有教無類。一是堅守“一個不漏”的教育方向,扎牢“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教師”理念,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個性化青少年培養,兌現“父母牽掛不擔心,孩子成長不停留”的教育承諾。二是優化“一律平等”的教育條件,投入5000多萬元興建了高標準教學樓、訓練廳、體育館、食堂、公寓等基礎設施,從全市選調選聘優秀教師75人、教練教官35人、生活教師15人,實施全員競聘,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三是深植“一生伴隨”的教育影響力,踐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運用教育發展規律,根據學生不同性格稟賦、興趣特長、素質潛力等特點分類施行教育,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涵養伴隨一生、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
二、因材施教。強化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個全”育法,讓每一個孩子明事理、求真理。強化全員育人,構建起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育人機制;強化全過程育人,把養成教育、關愛教育、激勵教育、家國教育、創新教育、特長教育、文化教育貫穿于學生成長的每一個時間節點、貫穿于學生學習始終、貫穿于學生生活空間;強化全方位育人,創新設計載體,利用多元方法,讓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長知識見識、增強綜合素養。具體實行“七當七育”:一是當好父母親,注重養成教育,上好第一課。針對學生家長沒有履行好“人生第一任老師”角色的情況,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當好學生在校期間的父母,學習上精心指導,生活上悉心照顧。把開學第一周定為養成教育宣傳周、每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督導學生每學期做一系列孝敬長輩的事情來密切代際關系,主動承擔一系列家務活來溫暖家庭,參加一系列公益活動來培育公民意識,以“三個一系列”引導學生做好小事、管好小節,學會自省、學會自律,系正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當好知心姐,注重關愛教育,塑造陽光心。學校配備專業心理咨詢教師,發動全體教職工加強學習教育心理學,幫學生解掉心里瘩疙、去掉心理糟粕,用愛心和智慧打開學生心結,引導其戰勝小我、戰勝舊我,培養責任感、堅強意志、吃苦耐勞精神,點亮未來人生。三是當好好朋友,注重激勵教育,激發內生力。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公平公正對待學生,與學生一起過集體生活、一起過開放教學日、一起過集體生日、一起參加學校管理等等,以好朋友身份陪伴走好成長之路,激發內心動力,一起向善向上。四是當好愛國者,注重家國教育,淬煉民族魂。以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為主線,以歷史課、思品課為主課堂,融合其它學科教學,結合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開展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鍛造一顆紅色中國心。五是當好拓荒牛,注重創新教育,培養創造力。把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育重中之重,教師率先成為解放思想、引領創新的拓荒牛,利用教學設計、課外活動、實驗教學、實地考察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舉行創新大賽、文體藝術節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創造力,營造“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濃厚氛圍。六是當好訓練員,注重特長教育,擁有高技能。組織開展特長教育,分類開設舞獅、烹飪、刺繡、剪紙、體育、音樂、舞蹈、美術、軍警訓練、武術散打、自由搏擊等技能特長課程,選送優秀苗子參加國家、省、市級武術比賽,努力把學生培育成多能多技傍身的復合型人才,七是當好引路人,注重文化教育,篤學長才干。教師當好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育引導學生勤于學習,增長本領才干,使調皮的安靜下來、學習起來,使后進的陽光起來、趕超起來,使優秀的奔跑起來、飛翔起來,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教化育人。暢通剛健成長、德能成優、自強成才“三個成”途徑,讓每一個孩子能出色、會出彩。學校始終將教化育人目標貫穿于義務教育、養成教育、軍事教育、技能教育各領域,并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課程、教學、教材、管理體系,構建起讓學生剛健成長、德能成優、自強成才的教育體系。一是把握短長關系,讓學生剛健成長。堅持辯證看待學生的短處與長處,不唯分數論英雄,而是順應天性、因勢利導,讓長處持續閃亮,讓短處補齊補強,讓花園百花齊放。二是把握學訓關系,讓學生德能成優。堅持德智體美勞并重,以德育樹德,以智育增智,以體育健體,以美育至美,以勞育勤勞,以訓練錘煉,讓每一個學生在學訓融合中增強體質、敦品礪德、提升能力。三是把握知行關系,讓學生自強成才。堅持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教育,教育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歷練不懈奮斗、擔當作為的精神,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辦學15年來,學校成功育好10000多名個性化青少年,獲得國際國內武術比賽金、銀、銅牌580枚,向高等院校、特種部隊、公安戰線、影視基地、企事業單位等輸送優秀畢業生6000多名,其中特種兵450多名,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教育電視臺等30多家主流媒體報道,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贊譽。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