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集中爆發,隨后向湖北、全國乃至全球擴散,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極為深重的影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打響了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盡管目前戰“疫”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疫情總體得到有效控制,積極向好局面不斷拓展,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寒冬再久也會過去,春天再遲也會到來。無疑這次重大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而在防控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取得哪些成功經驗,尚存在哪些短板弱項,今后如何科學有效應對類似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反思、探索前行。
一、經驗與做法
非常時期,市場就是戰場,必須時刻保持戰斗姿態和戰時狀態。這次疫情來勢兇猛,市場監管部門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打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遭遇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市場監管系統沉著應戰、冷靜處置、全力應對,各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開。
“全局一盤棋”——政令暢通、上下一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后,市場監管系統把疫情防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調度。從省市場監管局到基層市場監管所,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防控工作,以步調一致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體現“四個意識”“兩個維護”,聞令即動、全力戰“疫”。
“履職一本賬”——職能清晰、守土有責。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一是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把好“病從口入關”;二是嚴厲查處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控制“價格異動關”;三是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等違法行為,堵住“假冒偽劣關”;四是切實加強“菜籃子”“米袋子”等重點食品等質量安全監管,守護“質量安全關”;五是出臺各項惠企利民措施,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做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當好復工復產的護航人。
“系統一條心”——眾志成城、共同戰疫。在重大疫情面前,市場監管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市場監管人的身影。從1月21日開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每天出動執法檢查人員超過1.3萬人次,累計檢查集(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等市場主體131萬家次,檢查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5274家次,督促藥械經營單位開門營業20837家,受理投訴舉報21847起,查處各類違法案件813件,并指導生物試劑盒、醫用防護服、口罩、消毒液等一批重點防疫物資快速通過審批投放市場,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唱一首歌”——鏗鏘有力、感天動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場疫情充分彰顯了市場監管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三特”精神和不懼風險、不怕犧牲、不畏艱難、不計代價的“四不”品質。我們有的同志放棄休假長期堅守一線,有的在工作中積勞成疾,有的同志不幸被感染,涌現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人物。
二、短板與不足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暴露了市場監管領域在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項,給新生的市場監管部門帶來重大挑戰和嚴峻考驗,需要我們痛定思痛、理性思考、吸取教育。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思想準備不足。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比2003年的SARS疫情擴散更快、危害更大、影響更廣,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危機。市場監管部門對于此類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經驗準備,在疫情研判、處置應對上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與知識儲備,疫情發生的初始階段處在倉促迎戰、“見招拆招”的被動應對狀態,工作效果沒有達到理想預期。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機制準備不足。過去市場監管部門在處置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風險方面建立了應急預案,也積累了部分經驗,但是在應對像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沒有相對成熟的經驗,也沒有建立覆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的統一應急預案,導致疫情爆發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防控措施不同,上下協調不夠一致。同時防控過程中權責不夠清晰,國內個別地方的市場監管人員甚至成為市場的消毒員、超市的收銀員。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法制準備不足。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國內市場監管部門在執法檢查時存在執法依據不一、程序不一、寬嚴不一、前后不一的問題,監管執法的政治效果、防疫效果、社會效果難以實現高度統一。對懲處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界限和裁量基準把握不準,個別案件處理尺度把握不當,佛系執法(不作為)與過度執法(亂作為)引發某些不必要的網絡熱點輿情。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基礎準備不足。從防疫實踐來看,市場監管部門在基礎準備上還存在不小差距。在監管方式上,還存在各自為戰的情況,各業務條線分頭下發通知、部署任務、報要材料,使基層疲于應付,產生了不少“表哥”“表姐”。在監管檢驗上,重要防疫物資的法定檢驗機構偏少,且分布不平衡,部分省市還缺乏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等重要醫療物品的檢測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在監管能力上,復合型、專業型市場監管人才呈現結構性失衡,缺乏科學應對疫情、查處疑難案件、處置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愿景與建議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們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戰機會。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既需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需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全局思維冷靜分析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防控體制機制,推進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大災大疫中群眾利益至上的思想觀念。總書記指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市場監管部門一頭連著企業市場,一頭連著百姓民生,一旦發生重大突發公共安全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責無旁貸,絕對要扛大梁、挑重擔。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在大災大疫面前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和強大信念,進一步增強必勝之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展現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本色;增強責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增強仁愛之心,以沖鋒者的姿態、掩護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辛苦換取群眾的健康平安;增強謹慎之心,精準施策、分類指導,切忌簡單粗暴“一刀切”。
以改革為手段,完善應急條件下的制度建設與流程設計。市場監管工作過去習慣于按部就班,一旦進入臨戰或戰時狀態就難免束手束腳甚至手忙腳亂。必須進一步增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建立完善平戰結合的監管機制和監管體系。建立可靠的風險預警機制,預見到可能發生的一切情況、一切可能、一切風險,風險能夠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處置,確保問題處置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建立明晰的職責管理體系,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明確的部門職責辦事,一旦發生風險,有關部門、單位和人員能夠臨危不亂、迅速行動,避免措手不及和把市場監管變成“筐”。建立依法防控的法制體系,事先規定好應對風險的程序和方式,堵塞一切可能的漏洞,按制度、按程序組織防控,同時統一執法依據和裁量基準,把握好應急狀態下執法的“時度效”,防止過度執法、任性執法。建立保障有力的技術基礎,加強食檢、藥檢、質檢、特檢等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用得上、檢得準。建立高效應對的宣傳機制,加強輿情監測,實施正面引導,把握輿論導向的主動權,形成有利整體作戰的強大氣場和輿論氛圍。建立系統集成的信息化系統,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形成全國統一的監管信息平臺,實現數據自動生成、情況自動匯集、信息自動反饋、風險自動預警。
以預防為基礎,切實強化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戰略防控體系。“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風險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切實加強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黨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協調下開展風險處置工作,“一切行動聽指揮”。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體制性優勢,建立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控機制,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打贏公共安全事件應對的人民戰爭。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覆蓋全國市場監管系統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區別不同區域、不同情形、不同等級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一旦觸發響應機制,立即精準、高效采取相應措施,把損失降到最小、影響減到最低。
以能力為目標,全面打造政治化、職業化、專業化應急隊伍。“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最能考驗監管人員的領導能力、專業素養和作風紀律。加強專業訓練,把風險處置作為一門科學,涵養專業精神、培育專業思維、提高專業素養、掌握專業方法,讓更多的市場監管人員在思想淬練、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中成長成才。堅持在風險應對處置中甄別干部、選用人才,打造一支能熟練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依法履職盡責的高素質應急隊伍,確保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作者為省市場監管局局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