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親當技術員、經紀人、供貨商,耿立偉——
找來合伙人 就為一起干(政策解讀·摘帽之后)
消瘦,黝黑,卻有著一雙遒勁有力的大手,眼前的這位漢子,飽經滄桑。
“過去他就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內蒙古林西縣十二吐鄉西山根村,提起耿立偉,沒人不認識。一身泥瓦匠手藝,包工程、蓋房子,一年下來七八萬元。整天臉上掛著笑,見誰都是樂呵呵。
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一場大病一年就花了20多萬元,積蓄沒了、收入斷了,還欠了一身債。兩個孩子等著上學,看病吃藥也得花錢。富裕戶成了貧困戶,耿立偉臉上難見笑容。
2016年,縣政府和村里建起了22個集體設施農業大棚,推廣種植西紅柿。祖祖輩輩種玉米的村民們心里犯起嘀咕,“誰也沒種過,要是賠了可咋整?”
“讓我來試試吧。”耿立偉站了出來。用他的話說,“反正咱也不能再差了!”
身體不好,干不了重體力活?大棚里的活沒那么累。從沒種過西紅柿?去鄰縣找老師傅請教。辛苦經營,不到半年,耿立偉的西紅柿出棚了。
兩個大棚賺了6萬多元,耿立偉家脫了貧。就在這一年,林西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帽子是摘了,可單靠這兩個大棚的西紅柿就能保證不返貧?
“還得靠產業,擴大生產,帶著大家一起干!”耿立偉心里有本賬,要想真致富就得一起干。生產規模越大,來收貨的客商就越多,掙得才更多。
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成了合伙人。眼見大家有了積極性,2018年,村里陸續建起400多個大棚。
熱心的耿立偉如今在村里身兼多職。
村民不會種,他化身技術員,免費教。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就聯系縣里專家,幫忙指導。
西紅柿沒銷路,他就當經紀人,幫忙聯系客商,還做起了代收。大伙的西紅柿有了銷路,自己的收入也多了十萬元。
農忙時他還是村里的供貨商。進化肥賣,掙不了幾個錢,卻讓棚戶們省了時間和運費。村民沒好秧苗,他自己拿出一個棚試種,長好了才賣給村民。“希望全在秧苗上,可不能坑大家。”
他還主動帶著10多戶一起種,大都是上了年紀、干不了重活的。50多歲的貧困戶王占祥夫婦,出了車禍,治病欠下十幾萬元。在他的幫助下,不僅還清了債,還掙了十多萬元。
今年,村里又加了800多個大棚,耿立偉一口氣承包了18個。除了西紅柿,還試種了草莓、葡萄和香瓜,搞起了采摘農家樂。
“我打算再做些西紅柿外包裝,減少中間差價。”耿立偉的點子可不止這些,他還打算成立合作社,找更多合伙人,有規劃種植,大規模上架,品質才能有保證。單干難長久,只有干的人多了,產業才能發展起來,才不會窮回去。
身體日漸康復,年收入超40多萬元,家里房子翻了新,孩子們也順利大學畢業……耿立偉臉上,笑意濃濃。
本期統籌:祁嘉潤
脫貧檔案
林西縣位于赤峰市北部,是內蒙古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旗縣,2018年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脫貧9867戶18511人。當地將扶貧脫困和鄉村產業振興相結合,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人人參與產業發展”,實現農戶增收。
摘帽后,縣里總結推廣“1+4+5”產業扶貧經驗。依托1個龍頭企業或重點項目;讓貧困戶獲得生產性、財產性、勞務性和資產性4方面收益;打造甜菜、生豬、金雞、中藥材、野果5種富民模式。“十三五”期間,投入產業獎補資金3.3億元,撬動金融資本17億元投入農牧主導產業。
此外,按照“三培兩帶”思路,把農村優秀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中的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培養了一批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先進典型,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扶貧產業:甜菜生產加工,中草藥種植加工,蛋雞、肉牛養殖。
周邊交通:距錦州港、二連浩特口岸600公里內,林西民用機場項目初步達成協議。
打卡熱點:白音長汗、鍋撐子山新石器文化遺址,大井古銅礦遺址。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