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一些地方和單位黨的組織生活不經常不嚴肅問題,讓黨員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熔爐的淬煉中百煉成鋼,使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得到全面提升?帶著這個長期困擾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難題,近期湖南省委組織部派人深入長沙市東屯村、山塘社區和毛連黨小組“兩支部一小組”蹲點調研,尋找答案——這3個黨組織抓常抓細抓長組織生活,連續30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間斷,讓黨內政治生活這個熔爐真正“熱起來”,立起了城鄉基層黨建和發展治理的標桿,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一、成效:“一個日子改變一個地方”,30年如一日的矢志堅守讓支部堡壘更堅強、村(社區)面貌大變樣
東屯村黨支部從1988年起、山塘社區黨支部從1989年起、毛連黨小組從1991年起,定期組織黨員過好組織生活,不僅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實現正常化、規范化,黨組織自身建設也得到明顯加強,各項工作有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動局面。
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增強了。30年來班子成員變動、黨員人數增多、社情民意演化,但得益于對組織生活的堅守,“兩支部一小組”戰斗力增強、組織力提升,始終成為黨員、群眾信賴的“主心骨”。支部班子在組織生活中堅強黨性、增進團結,在引導黨員議事決策中凝聚共識、提升能力,整體合力強、威信高,支委成員解決實際問題有辦法、會做群眾工作、能獨當一面。東岸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加祥說:“別的村選支書難是因為缺人選,東屯村難在群眾認可的合適人選多,不好選。”東屯村黨支部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續九次換屆選舉,支委一班人都是高票當選,“從來沒讓上級擔心過”。山塘社區是全省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示范點,受到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出代表團的觀摩和肯定。
黨員的歸屬感榮譽感提升了。定期參加政治學習,經常打掃思想“灰塵”,讓黨員的“第一身份”意識和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的行為自覺明顯增強。調研發現,“兩支部一小組”組織生活到會率100%是常態,有黨員請假時也在95%以上。 “現在開會學習不用通知,特殊情況不學才發通知。”有的老黨員怕錯過組織生活,在日歷上將組織生活的日子劃上圓圈。毛連黨小組高作干的父親過世,治喪期間正逢過組織生活,仍然堅持參加學習。一些長期在外務工的黨員因為所在黨組織“有‘家’的溫暖”,不愿意轉出組織關系。廣大黨員牢記“我是黨員”“要給群眾起好樣子”,在工作、生活中積極發揮作用,碰到不良言行敢于發聲、“亮劍”。山塘社區的新黨員謝思說:“在我們社區,黨員是一個很光榮的稱號”。調查顯示,96%的受調查群眾認為黨員發揮作用好。
黨員群眾人心齊了、抓發展勁頭足了。組織生活錘煉了黨員黨性,帶動群眾增強大局觀念,“結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工作一呼百應,以前村干部哄著、拉著群眾抓發展,現在群眾追著、推著村干部抓發展,征地拆遷、集體收益增值分配等“老大難”工作都能順利推進,大抓發展抓出了村(社區)面貌大變樣。東屯村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農業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城鄉一體化示范村”,合作經營的陶瓷市場年營業額過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村民年人均可分到3000元紅利,2017年增加集體收入1700多萬元。山塘社區2018年集體收入達到248萬元,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湖南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毛連片區企業落戶、產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裕,黨小組被確定為市級“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范點”。
黨風正了、民風淳了、社會風氣持續向好向善。調研中,黨員、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風氣好”,有“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村(居)民精氣神飽滿,積極就業、自主創業,文體活動豐富,賭博、迷信和大操大辦沒有市場,近些年基本沒有發生治安和刑事案件,山塘社區連續20多年實現零上訪、零事故。群眾自豪地說,“和旁邊有的亂村比,我們這邊是‘綠洲’。”2018年,岳麓區排查整頓的4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中,有3個在城鄉結合部,東屯村、山塘社區同樣在城鄉結合部,卻通過抓實組織生活、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成功破解了結合部的治理之“痛”,是所在區縣的“老典型”。洋湖街道從2016年起向周邊的村(社區)推廣山塘社區經驗,兩年多來,這些村(社區)的面貌發生了明顯的改觀。
二、實踐:始終堅持“貴在經常、重在認真、要在細節”,著力增強黨員干部的角色意識和政治擔當
農村黨員居住分散,社區黨員流動性強,“集結號”不好吹。是什么力量讓“兩支部一小組”長期堅持組織生活,并且做到不流于形式?調研發現,關鍵在于它們貫徹“最講認真”精神,注重落細落小,打好引領示范、管好激活“組合拳”,有效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角色意識、政治擔當和內生動力。
把準正確方向,帶頭人發揮“定盤星”作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兩支部一小組”帶頭人雖然換了幾茬,但都把組織生活作為教育管理黨員的平臺,推進村(社區)工作的“利器”,一任接著一任抓,“一張藍圖繪到底”。東屯村確定每月20日以黨小組為單位過組織生活,時任黨支部書記趙君成解釋說,當時村里黨員、群眾都是種菜務農為主,忙活了大半個月,就是要通過組織生活把生產情況摸上來、把支部工作安排下去。山塘社區每季度末月的10日以黨員大會方式、毛連黨小組農歷每月十六過組織生活,是因為時任支部書記、黨小組長認識到組織生活“真正管用”,不僅把“接力棒”交給繼任者,還“扶上馬送一程”。此外,“兩支部一小組”的帶頭人都是任職多年的“老把式”,他們黨性強、帶富能力強,辦事公道,律己嚴格,能夠有力推進包括組織生活在內的黨的各項工作。東屯村顏懷德1992年繼任支部書記,始終一心為公、不謀私利,村級重大事務堅持民主決策、公平公開,群眾中威信很高。山塘社區吳建新2003年起擔任支部書記,抓發展有思路、有辦法,原則性強、作風正派,獨生女結婚、老父親大壽都按村規民約不擺酒,經手的資金“每一分錢都公開”,帶動形成了“黨員學干部、干部學書記、書記‘喊得應’”的好風氣。
豐富內容形式,讓組織生活“黨味”濃又有吸引力。 “兩支部一小組”堅持把政治學習作為“第一議題”,使組織生活回歸本源、充滿“黨味”。翻閱幾十本泛黃的學習記錄,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支部一小組”的政治思想教育從未間斷,引導黨員形成政治“生物鐘”。不少黨員說,“每過一次組織生活,就提醒一次‘我是黨的人’,要做好黨分配的工作。”緊接政治學習,黨員民主議事決策是第二個“規定動作”,將集體的事交給大家議、大家定、大家干,既保障了黨員的民主權利,又調動了黨員帶領群眾抓落實的積極性。東屯村、山塘社區每次組織生活會前,黨支部都要召開黨小組長會,通報支部工作情況,拋出議事方案,讓黨員在黨小組會上充分醞釀討論。由于學到的東西多了,對村(社區)事務有話語權,一些黨員由過去開會張不開口變為現在講起政策來頭頭是道、不看時間“剎不住”,大家參與熱情普遍高漲,覺得組織生活越過越“有味”。黨員趙新義2004年嫁入東屯村后轉入組織關系,“剛開始還不太適應,后來每個月盼開會,想了解村里的情況,發表自己的意見。” 隨著時代發展,“兩支部一小組”還創新開展“微黨課”等主題活動,開辟網上組織生活陣地,用溫馨、新鮮的方式增強了組織生活的吸引力。
弘揚優良傳統,系好扣正“第一粒扣子”。好的風氣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充分發揮優良傳統的浸潤、熏陶作用。“兩支部一小組”重視弘揚優良傳統,充分發揮老黨員“傳幫帶”作用,濃厚黨的生活氛圍,有效推動優良傳統實現代際傳承。東屯村規定,轉入組織關系的黨員首先要由支部書記談話,交代黨小組會議規矩,開展村情培訓。黨小組設置實行“老中青”搭配,由老黨員給年輕黨員講歷史、講傳統、講規矩,講身邊的好人好事,讓年輕黨員從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在組織生活中,老黨員開會先到場,批評帶“辣味”,服務帶頭上,給年輕黨員以很大觸動。調研中,一些年輕黨員談到,“老黨員常說,‘旺火’出‘好鋼’。他們嚴肅認真開展討論、批評,就像給我們上黨課一樣。”
嚴肅紀律規矩,樹牢嚴實精神“風向標”。針對基層生活散漫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東屯村黨支部在每個黨小組設立了記錄員、監督員,對不能按時參加的黨員,由監督員了解情況,黨小組長、黨支部書記談話提醒或批評,記入出勤記錄,納入黨員積分管理,年底張榜公開,對表現優秀的予以表彰獎勵。山塘社區黨支部制定了“六不準”會議紀律,即“原則上不準請假,會場內不準抽煙、不準嚼檳榔、不準接打電話、不準交頭接耳、不準隨意走動”,黨員確需請假的要向黨小組長、黨支部書記說明原因,寫出請假條,30多年來長期堅持、成風化俗,會風會紀一直非常好。洋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大勇第一次參加山塘社區黨員大會吃了一驚,“紀律比機關干部開會還好。開始以為是因為我剛上任、第一次去做給我看的,后來又參加了幾次,發現每次都是這樣。”
注重統籌結合,群眾滿意評價形成良性互動。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兩支部一小組”將組織生活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緊密結合,固化為村(社區)議事決策執行的重要環節,尋求集體利益與村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助力、共促發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初湖南遭受特大冰災,東屯村1月20日各黨小組的會議記錄顯得簡單而倉促,議題是響應黨支部決定:全體黨員早晨6點集合,上路鏟冰除雪。黨員干在前,群眾跟著上,連續20多天輪班奮戰,保證了道路暢通和群眾出行安全。毛連黨小組1993年農歷8月16日的會議記錄,記載著黨員們“要以今天黨小組會議精神大搞宣傳、大做工作,發動群眾把國道修好”的鏗鏘誓言。山塘社區群眾反映黨支部把組織生活會開到了征地拆遷現場,指揮部張貼“黨員先鋒榜”,所有黨員都在規定的時間內簽訂了拆遷協議,“黨員帶頭敢于在利益上吃虧,不是一句空話”。“兩支部一小組”還以主題黨日為載體,引導黨員積極參加敬老孝親、訪貧問苦、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活動,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讓群眾感到“黨員就是不一樣”“有困難就想到共產黨”。不少黨員感慨地說:“走在村里,人家都看在眼里。要挺直腰桿,不能抹黑了黨員這塊‘金字招牌’,組織生活這個‘政治榮譽’”。
三、啟示:以強烈的問題意識靶向發力、精準施策,真正使黨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嚴起來、實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生活松一寸,黨員隊伍就散一尺”“黨員干部只有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反復鍛煉,才能堅強黨性、百煉成鋼”“必須突出問題導向,針對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失之于寬軟等突出問題,讓黨內政治生活這個熔爐真正‘熱’起來”。“兩支部一小組”堅持黨的組織生活,時間長、落點實、效果好,為保持黨內政治生活“火旺爐熱”,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力和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積累了生動經驗,提供了有益啟示。
長期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必須把加強政治建設、嚴肅紀律規矩擺在首要位置。政治建設是最根本的建設,在黨的建設中起著舉旗定向的重要作用。“兩支部一小組”突出理論武裝,把政治建設融入組織生活,持續為黨員補“鈣”鑄“魂”,為30年如一日堅持組織生活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必須深刻認識到,政治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第一屬性,講政治是貫穿黨的組織生活的第一要求,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黨的組織生活,通過設立第一議題、專題研討等辦法,教育引導黨員擰緊思想“螺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將黨的主張和意志轉化為實際行動。
長期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必須把建強黨支部、壓實主體責任作為關鍵舉措。黨支部建設是最重要的基本建設。東屯村、山塘社區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嚴格落實基本制度,強化政治性、突出嚴肅性,讓黨員得到鍛煉、受到熏陶,養成經常參加組織生活的習慣。同時,過好組織生活又有力促進了支部的自身建設,東屯村、山塘社區黨支部30多年來“人增心不散”、班子一屆強過一屆,就是得益于組織生活對黨員黨性的長期錘煉。實踐表明,長期堅持黨的組織生活,最重要的是樹牢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導向,抓好黨支部建設,把書記選好、把班子配強,把軟弱渙散黨支部整頓好,讓支部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擔主責,通過建強支部來抓實組織生活,以抓實組織生活來促進建強支部,使支部真正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
長期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必須把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激發黨員內生動力作為鮮明導向。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長期堅持組織生活的活力之源。一些地方和單位的組織生活之所以堅持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視黨員需求,重義務、輕權利,走過場、圖省事,內容空泛無物、方式陳舊單一,讓人敬而遠之。“兩支部一小組”堅持因地制宜過組織生活,既“架天線”又“接地氣”,始終把黨員擺在中心位置,讓黨員覺得組織生活就是自己的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毛連黨小組當初之所以確定農歷十六過組織生活,就是因為“這天月光大,老黨員回家好看路”。實踐表明,真正把黨員放在黨內政治生活的主人翁地位,讓黨員有尊嚴、當骨干、起作用,就能有效激活黨的肌體“細胞”,為堅持組織生活等黨的各項工作注入持久動力。
長期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必須把聯系服務群眾、契合基層治理需求作為根本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黨的組織生活能不能堅持,有沒有效果,自己說了不算,要在基層治理中接受實踐檢驗。有的基層單位開展組織生活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然而時間不長就偃旗息鼓、悄無聲息,是什么原因?要害就在于重形不重實、求績不求效,與中心工作相脫節、“兩張皮”,最后成了“客里空”。“兩支部一小組”賦予組織生活議事決策重要功能,內嵌為基層治理機制的重要環節,這樣,不管外部條件、風氣發生怎樣的變化,其地位不可動搖、作用不可或缺,收到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效果。實踐證明,基層黨組織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必須始終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同向共進,積極回應群眾的所需、所急、所盼,深度契合基層社會治理的實際需求,讓組織生活在與中心工作融合互促中不斷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