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藍水,兩岸蔥蘢,駛過長潭崗水電站,一幅綠油油的畫面映入眼簾,以不遠處立著的一個山堡為中心,四面八方,村民住宅、產業基地,隨之蔓延開來。去年3月、今年3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千工坪鎮勝花村以花之“形”,含“堡”待放。
吳音蓮談起楊隊長
原駐村隊長變“包公”
“楊隊長走了,大家都流淚,他們在群里發,說舍不得他,我不會打字,不然我也說,我們都把他當親人。”4月24日,在該村新修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前,記者沿著之字形小路往下走,現河水蜿蜒,向著遠山延伸,映出山連綿的倒影,該村建檔立卡戶吳音蓮,在水邊浣衣,跟記者談起楊隊長,滿口稱贊,眼里噙著淚,又哭又笑,滔滔不絕。
去年3月,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駐村幫扶工作隊入駐勝花村,春風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一年時間,省委改革辦駐村工作隊隊長楊自勇從剛來時的白皮膚,漸漸成了大家口中的“包公”。
“他剛來的時候,孩子1歲,愛人、岳母身體都不好。”與他共事過的工作隊員說。他頂著壓力,從長沙到鳳凰。
在黑木耳產業基地里,許多村民正在忙碌采摘,一問眾口答:“楊隊長,怎么不認識?!他來過我家好多次,人好、非常好!”“幫我們想脫貧對策、關心我們生活、家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額頭有汗水,臉上有笑容。
該村第一支書田洪貴跟楊自勇共事1年,經常一起下村,感情深厚。“村里頑固的‘懶漢’隆濟檉,也被他‘改造’好,我心里佩服。”田洪貴也在一旁夸贊,“看他做事,你能學到很多,他不管大事小事,都想得全面、周密,處理很到位。”
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干部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滿意度基本達到100%。
楊自勇查看村里冰凍情況
“這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楊自勇說,他被評為“2018年湘西州最美脫貧攻堅人物”,省縣4名工作隊員扶貧年度考核全部被評定為優秀,還被鳳凰縣向省駐村辦推薦為全省優秀工作隊。
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414人,占總人口的22%,2014至2018年已脫貧42戶209人,其中2018年脫貧22戶103人。
新駐村隊長開啟新婚“旅行”
未脫貧56戶205人。一屆接著一屆干。今年3月,楊自勇離任,新隊長省委政研室駐村工作隊隊長藺佳來了。
夯實基礎、鞏固成果、著力發展、謀劃長遠,藺佳“接棒”。
“楊隊長干得那么好,我有壓力,更有動力。”藺佳看著正在修建的村民游客服務中心說。
正在修建的旅游服務中心
村部的右方,正在修建的旅游服務中心,已初具雛形,另外還引進了余彭年慈善基金會捐建旅游廁所1座,已完成選址,預計6月底完工。藺佳介紹,今年還將邀請湖南電視臺完成《湖南鄉村合作人》拍攝,建設一批鄉村民宿和農家樂,實施“送客下鄉”和“請客入村”計劃,發展鄉村旅游。
“有時候半夜醒來,說這個事情我明天要怎么做。”據他妻子回憶,藺佳無時無刻不在思考。37歲的藺佳上任后,4月9日他花了半天時間辦結婚證,又馬上回到了崗位,沒有婚禮,沒有婚假。雖然家里親戚都不情愿他來,但他的妻子十分支持他,從長沙跑來看他:“就當是‘新婚旅行’了!”
這趟“旅行”不輕松。他平均每月駐村工作達24天以上,每天堅持工作12小時以上。長潭崗大橋的修建,也是發展“鄉村游”的重頭戲。項目、資金、土地、人員協調,任務繁重,他白天奔走、晚上下村,再回村部搞材料、做計劃。“打造不會消失的產業,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他說。
黑木耳產業基地
獼猴桃產業基地
“一葉一果一菌”是該村的三大農業產業,目前,1000畝獼猴桃產業基地已基本完成,1000畝茶葉基地已完成500畝茶葉栽種,30畝黑木耳已出產,3年后可基本實現人均1畝產業,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
龍志省分到500棒黑木耳,一年兩季,預計年均可增收7000多元。臨近黃昏,他剛從地里干完農活回家,他右手殘疾,用一只手勞作。全村1892人,殘疾48位,40多歲的龍志省是其中一個。
“做起來比別人慢一點而已,能做就自己多做,工作隊好,不能辜負他們。”去年他被村里評為“身殘志堅”貢獻獎,接著把收在里屋柜子的證書拿給大家看。全村還涌現了龍志省等一批身殘志堅的貧困戶……“通過評比,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表彰鼓勵勤勞肯干的,發放獎品。”省委政研室駐勝花村扶貧幫扶工作隊隊員陳鵬宇在一旁介紹說。
雨傘加工扶貧車間
龍志省的妻子,也肯干。去年獲評“好兒媳”,今年村里組織的三八節勞動技能競賽還獲得第一名,她現在該村雨傘加工扶貧車間工作,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他們一家住上了新房,8歲的兒子上了學前班,有2畝地獼猴桃,還養雞、養豬,日子紅火。
據了解,該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貿企業投資500萬元,成立勝華制造有限公司,建設雨傘加工扶貧工廠和扶貧車間,預計年加工雨傘500萬把,集中安置就業200余人,帶動居家零散就業300余人。村集體通過旅游合作和扶貧車間每年可分紅13萬元。
“通過他們(工作隊),我現在明白了,脫貧也要靠自己。”龍志省拿著手中的證書,笑著說。
用腳丈量與群眾的距離,用情測量與群眾的溫度。
每一屆工作隊都是如此。扎實開展逐戶走訪、調查摸底、訪貧問苦、政策宣講等基礎性日常性工作,因地制宜、因人因戶施策精準扶貧。
不缺水喝了,路燈亮了,村路更好走了……“今年,將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建成1000畝獼猴桃產業園、1000畝茶葉產業園和100畝黑木耳產業園建設。發揮益民種養合作社作用,集中推廣獼猴桃和黑木耳銷售,確保增質增效增收。”下一步,為農產品找銷路,實現農旅融合,藺佳為此奔走。
主題黨日活動
4月25日,藺佳組織開展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帶領黨員除草。有一位73歲的老黨員,黨齡50年,8點集合,他7點就趕到了,其余的30分鐘后都紛紛到場,這個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村,漸漸靶向中心。
“我‘旅行’的路才剛開始,路線已經確定,要一步步走,一步步踩實。”藺佳說。
藺佳心里,一幅鄉村旅游專項規劃圖正徐徐展開。“旅游扶貧方面,我村已納入了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景點集群(特色)村鎮,并協同省文旅廳共同編制鄉村旅游專項規劃。”藺佳表示,后續還要打造停車場、旅游景點,改善人居環境、旅游基礎設施,讓整村旅游提質升級。其中,正對著村部的山堡,進行山“苞”打造,目前正在規劃、梳理每戶的種花面積,讓勝花“盛開”。
山水環繞的勝花村,正以花之“形”,慢慢舒展腰身,負氣含靈,靜待綻放。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