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發展環境發生了劇變,市縣兩級廣電卻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嚴峻考驗,傳播力影響力弱化、經營收入下降、專業人才短缺、體制機制制約等問題日益突出。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為了探尋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出路,湖南省廣電局調研組對如何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湖南縣級廣播電視臺生存現狀及存在問題
基本現狀。目前,湖南共有省、市、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08家,其中縣級廣播電視臺89家,占82.4 %,其中全額撥款事業單位49個、差額撥款事業單位40個。
存在問題。先天不足,缺少頂層設計。國家對于縣級廣電臺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過去較長一段時期都缺少統籌考慮和統一認識。縣級臺既要發揮新聞導向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又要承擔經濟創收任務,實現經濟效益。但在實現這兩個目標的過程中,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和規范,缺乏明確的界定和法律規制。后天貧血,缺少經費來源。縣級臺的經費除了小部分“人頭費”來自財政外,90%以上的經費依靠廣告和有線電視收視費。近幾年受經濟形勢和政策影響,縣級臺普遍出現入不敷出、經營困難的情況。2017年,全省縣級臺人頭費和公用費總缺口達21.2億元。發展乏力,缺少競爭力。平臺小、待遇低,優秀人才留不住。信息網絡技術的沖擊導致有線電視用戶逐年流失,縣級臺作為基層輿論宣傳主陣地的地位面臨巨大挑戰。設備嚴重老化,缺少人才和投入,節目質量上不去。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及現有模式
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鞏固輿論陣地的迫切要求,是貫徹落實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基層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迫切要求,是更好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2018年9月20日,中宣部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底基本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全國的全覆蓋。這標志著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進程已經開啟,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成為這一階段工作的重心。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會議強調,組建縣級融媒體中心有利于整合縣級媒體資源、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深化機構、人事、財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整合廣播、電視、政府(含部門)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PC端、手機端、第三方賬號、官方發布平臺、應急指揮發布系統、報紙等新型媒體平臺,是現代傳播體系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成為縣域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的主導力量,成為向本地人民群眾提供各種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向社區成員提供信息交互的樞紐,成為新時代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新平臺。
2016年以來,全國各地已有多個省市在積極探索縣級融媒體中心改革和建設,目前已初見成效。整體而言,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
模式一:省、市級媒體帶動縣級媒體融合。后者依托前者的人力資源、體制資源、資金和技術優勢“借船出海”,建設融媒體中心。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縣級融媒中心建設立竿見影,成本少,見效快;不足則在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地”屬性不足,主體性旁落,考驗著兩個主體的良性互動。從全國來看,縣級融媒體中心與省級媒體合作的較多,通過利用省級融媒體技術,入駐當地的云平臺(如“新湖南云” “四川云”“長江云”),探索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當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不乏有與市級媒體合作案例:如鄭州報業與16縣區建“縣級融媒體中心”。
模式二:縣級獨立開發建設融媒體中心。與省級媒體“幫扶”或者“托管”模式不同,這種模式能夠保障縣(區)在媒體融合道路上的主導權,但技術平臺前期建設和后期運營資金投入大、技術門檻高,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難點。其中,不少縣(區)采取與高校、研究機構聯姻,借助“外腦”推進融媒中心建設,另外還有與市場化傳播機構的合作。目前,部分縣級臺率先改革,積極探索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媒體發展模式和路徑。除了湖南瀏陽,還有浙江長興和安吉、福建尤溪、江蘇邳州等地,由于自主參與研發,掌握了較大主導權,結合本地優勢,融媒體中心建設各具亮點和特色。
三、幾點思考及建議
搶抓機遇,做大做強做優“廣電湘軍”。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形勢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是宣傳思想領域的一次大改革,這一建設任務負載著鞏固基層輿論陣地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大使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同時也應看到,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建設現代傳播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包括縣級廣電臺在內的各類媒體推進資源整合、加快融合發展、走出困境、做大做強做優的重大發展機遇。從中央緊鑼密鼓的重大部署可以看出,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從湖南來講,必須盡早謀劃部署,搶占縣級融媒體發展領域的制高點,推動縣級媒體的發展壯大,做大做強做優“廣電湘軍”,為文化強省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引導省級和地市級廣電臺積極投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揮廣播電視業務專業優勢,打造全省一網。特別是省廣電,要抓住機遇主動對接中央關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改革部署,改善和創新、豐富云平臺服務,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云制作、云匯聚、云轉播和運營解決方案。
突出重點,明確縣級廣電臺的主體地位。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應該明確縣級廣播電視臺的主體地位。以縣級廣電臺為主體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三大優勢。政治優勢。縣級廣電臺是基層黨委和政府重要的政治資源,是宣傳中央精神、貫徹黨的綱領、執行黨的政策、鞏固基層政權的輿論工具,直接有效引導地方輿論,傳播地域文化,發布公共信息,服務當地群眾。專業優勢。全媒體時代的核心產品是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的一體化呈現。縣級廣電臺從設備到人才,都有這方面的基礎儲備和專業優勢,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基本保證。地域優勢。縣級廣電臺作為縣域唯一的電視主流媒體,具有其他媒體無法替代的地位。以縣級廣電臺為主體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縣級廣電臺擺脫困境、創新發展的機遇,也是湖南廣播電視事業補短版強弱項促發展、做大做優做強“廣電湘軍”的重要舉措。全省縣級廣電臺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做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陣地、排頭兵和主導者。
抓住關鍵,打造全媒體制作生產和傳播矩陣。一般來說,融媒體的形態是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建設和發展這樣一個全媒體制作生產和傳播矩陣,要走好五步:整合、融通、拓展、轉制、發展,完成這五步,必定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在這個系列改革中,要抓住三個關鍵問題。抓住核心業務,鞏固擴大基層輿論陣地。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擴大基層的主流思想輿論,守好基層輿論陣地,讓黨的政策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飛入基層百姓家,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有效引領基層民眾積極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這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核心業務,必須始終堅守。抓住基礎業務,做好基層媒體服務群眾這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務群眾,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賦予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另一個使命。做好新型的綜合信息服務,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基礎業務,必須做好做強。打破思想體制機制僵化,增強內部活力。縣級廣電臺陷入生存困境有客觀環境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思想體制機制僵化和不敢不會不想改革。實踐證明,發展較好的縣臺都經歷了改革的艱難突破,這些縣臺在向融媒體中心建設改革的過程中,打破部門壁壘,創新工作機制,重塑內容生產流程,實行采編與經營分開、事業產業分開,全臺實行企業化管理,取消事業編員工的體制特權,打破僵化的用人和分配制度,激發員工積極性,內部活力顯著增強。
科學定位,確保縣級融媒體中心可持續發展。省級統籌,全省一張網。綜觀全國各地的探索經驗,湖南可借鑒湖北“長江云”模式。湖北省以湖北廣電“長江云”新媒體平臺為基礎,建設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長江云移動政務新媒體平臺,由此長江云從媒體上升為新媒體+政務+服務的綜合媒體。長江云集廣播、電視、報紙、PC網站、手機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八位一體,縱向貫通省市縣、橫向打通黨政部門,成為區域性生態級智能化媒體融合平臺。省市縣117家媒體納入集群,逐漸形成全省主流媒體“抱成團、結成片、連成網”的新局面,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媒體融合,黨政部門與各級各類媒體相連,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技術共用、人才共建、數據共通。創新管理,激發內生動力。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新老媒體的融合,也是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新媒體不僅是新技術、新渠道,更是新觀念、新體制、新機制,沒有一系列改革創新,只有物理整合,沒有化學反應,不能脫胎換骨,只是新瓶裝老酒,新組建的融媒體中心仍然不會有生機與活力。壓實各方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主體責任。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地方黨委和政府是責任主體。縣級黨委政府應將融媒體中心建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大投入,與整個社會協調發展。部門責任。國家級行業主管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并制定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和標準;省級黨委宣傳部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管理和指導,及時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并制定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作者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