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施泉江
【觀點】
沒有新型職業農民大軍,就不可能實現以質量與效益為核心的高質量農業的發展,就不可能實現以智能農業、智慧農業、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為基本特征的現代農業的新突破,就不可能實現以農民為實施主體的鄉村振興。
【背景】
今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實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程。這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軍注入了強大動力。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0%,農村“空心化”“農民荒”、務農“婦、老”現象嚴重。在我國,過去農民更多的是一種身份,而不是一種職業。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農民少,“誰來種地”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問題。
【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李云才建議,回歸農民職業屬性,建立職業資格制度,分門別類構建農民職業準入機制,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用工制度規范化。夯實素質基礎,制訂關于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專門法律,構建系統完備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以合作發展為主軸,在混合所有制經濟、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等發展形態中拓展合作發展機會和創業空間,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創業,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就業市場。設立培育專項投入,以“扶志扶智扶能激發內生動力,提供激勵和基本保障政策,社會力量、經營主體和政府共扶振興”為基本扶持方法,建立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保障體系。
(湖南日報北京3月4日電)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