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萬里長江的一顆璀璨明珠,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長江經濟帶中特色鮮明的組成部分。黨中央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給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深刻認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意義,提高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自覺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意義的高度概括,需要深入理解、深刻認識。
深刻認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長江考察、主持會議,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形勢任務、發展理念、目標重點、方法步驟作出明確指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副總理韓正等也多次親臨長江經濟帶考察調研。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打造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覆蓋包括湖南在內的沿江11個省市。中央成立以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為組長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奔騰不息的萬里長江受到空前重視。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是一般的經濟發展問題,而是重大的政治站位問題。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態度問題、認識問題,也不是一般的態度問題、認識問題,而是關系到是否堅持“四個意識”、是否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原則問題。區域內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黨政一把手,一定要站在增強“四個意識”、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積極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傳導壓力、積極作為,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區域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深刻認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僅關系到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發展全局。一是關系到全國經濟的穩定增長。長江經濟帶幅員廣闊、資源豐富,是經濟實力雄厚且增長潛力巨大的區域,可謂中國經濟的命脈和脊梁,對新常態下全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具有支撐、帶動作用。二是關系到國家的轉型發展。對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對全國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具有強大的示范效應。三是關系到我國的更大開放。作為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將進一步打開長江東西“兩口”,方便長江流域溯江而上、沿江而下、走向世界,有助于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深刻認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萬里長江從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腹地穿過,八百里洞庭憑“三口”和城陵磯吞吐長江,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最直接、最現實、最重大的歷史機遇,也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不可推卸的責任擔當。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湖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作出了《關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大力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決議》,制定了《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采取了多項專項行動。
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認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不要發展了;或認為加大長江開發,不付出環境代價是不可能的;或認為長江流域范圍廣,環境保護欠賬多,資金短缺,污染治理難度大,流域聯動難協調。亟待盡快端正思想,統一認識,增強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增動力,為長江經濟帶發展作貢獻。
二、全面把握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總體目標要求,找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據此確立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格局。我們必須站在全面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總體目標要求的高度,找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在長江經濟帶中的位置。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生態大系統中的“雙腎”之一。“生態更優美”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要求之首。洞庭湖與鄱陽湖被稱為長江生態保護之“雙腎”,其中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北接荊江“四口”,占長江流域總面積的14%,入湖徑流量為長江中游徑流量的46%,是長江蓄洪補枯的重要調蓄湖泊和自然濕地、生物多樣性寶庫。是否保護好洞庭湖生態,直接關系到長江中下游的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影響深遠。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大系統的“腎功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責無旁貸。
洞庭湖是長江“黃金水道”上的重要節點之一。“交通更順暢”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長江黃金水道貫穿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與湖南“四水”流域相連,構成縱橫水網,通航里程近5000公里。岳陽城陵磯、霞凝、常德、津市、益陽、南縣、沅江等內河港口,年吞吐量達2億多噸。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和洞庭湖水網,還可與京廣、焦枝、石長鐵路,京廣高鐵,京珠、滬昆、杭瑞等高速公路縱橫貫通,與境內機場互通,成為長江黃金水道上水、陸、空立體交通的重要節點,直通港澳臺,走向全世界。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腹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擁有6萬多平方公里面積,2000多萬人口,是“魚米之鄉”“天下糧倉”、全國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同時擁有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有岳陽、常德、益陽等中等城市和200多個中小城鎮,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巨大的市場資源,可為中部城市群發展提供有力的腹地支撐。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長江“黃金經濟帶”上的“聚寶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但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滯后,屬于發展不夠充分的地區,也屬于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在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可以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爭取重大項目、引進領軍人才、擴大融資渠道,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人才、資金的新洼地,成為黃金帶上的“聚寶盆”。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湖南連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與長江干線直接相連,是促進全省參與長江經濟帶分工協作、融合發展、鏈式發展和集群式發展的接收區、傳動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要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為湖南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正確處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 全面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要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全面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
正確處理“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中之重。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整體謀劃中,生態環境保護是重點;在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謀劃中,保護好長江干線和洞庭湖的生態環境,確保長江干線和洞庭湖生態優美,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又是重中之重。努力爭取國家環保、水利、林業、農業等重大項目投資和有關財政補貼資金。科學規劃能與國際接軌的有關生態環保項目,爭取境外資金。引導轄區企業自費解決本企業的環保問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捐資新建公益性生態環保項目。加大地方財政生態環保建設的投資比例。鼓勵民間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投身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公益事業。
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要借助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強大動力,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綠色、高效、快速、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要求,利用先進生態技術,培育發展資源利用高、能耗排放少、生態效益好的戰略新興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數字農業、觀光農業,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大力發展綠色交通、綠色物流和生態旅游,全面提升產業生態化水平。大力推進城鎮生態化。對現有城鎮進行生態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城市綠化率,擴建城市綠心。清理城區的污染企業和黑臭水體,治理好城市周邊的河流、湖泊,營造城市周圍河流、湖泊景觀帶。建設城市周邊生態涵養區,科學處理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發展利用再生能源,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生態城市。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創建生態小城鎮和生態村莊。發展壯大“大(岳陽、益陽、常德)—中(各縣城)—小(各鄉鎮)—村莊”相結合的具有洞庭湖水鄉特色的生態城市群。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大膽嘗試生態產業化的實現途徑,探索總結生態補償機制、碳權排放交易、水權交易、林權交易等生態產品的市場運作方式,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水平,把長江水道變成黃金水道,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正確處理“整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實行多規合一,分步實施,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既要做好整體謀劃,又要堅持久久為功。因地制宜,實行多規合一。區域內各級地方政府,要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多規合一,既要對接精神、落實精神,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制定好年度實施計劃。區域內各級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制定的多規合一的整體實施計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目標和具體項目,落實到單位、到負責人,實現年終責任制考核。一張藍圖干到底。各級的年度實施計劃要根據總藍圖的要求,逐年編制、滾動實行,做到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一張藍圖干到底。
正確處理“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力改造傳統產業。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對產能過剩、污染嚴重、工藝落后的企業堅決實行關、停、并、轉。對有資源、有市場、有潛力的傳統支柱產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信息化、智能化、生態化改造升級,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高質量、高效益的轉型,實現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有機嫁接。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在新材料、生物制品、新能源、節能環保、智能裝備、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中,努力找到突破口,培育引進骨干企業,培育引進領軍人物,努力占領中、高端位置,在某些方面爭取成為領跑者。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形成新的循環經濟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和循環經濟區域。對已初具規模的循環經濟園區,進一步突出特色、擴大規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高起點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實現工業化的新跨越。
正確處理“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整體棋局中的一顆棋子,洞庭湖既要發揮棋子的作用,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又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局中,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全面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大保護”。洞庭湖是人類的“基因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優勢,要借助長江共抓大保護,建設綠色生態走廊的強大動力,下大氣力保護好洞庭湖,為長江生態走廊留下一塊最具特色、最為優美的生態寶地。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全面融入長江黃金水道立體交通帶建設。充分發揮在長江黃金水道立體交通走廊中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建設好城陵磯港,暢通城陵磯港口與湘資沅澧等內河港口、與“京廣”“蒙華”鐵路、“京港澳”“杭瑞”高速公路、境內機場及黃花國際機場實現無縫對接。把城陵磯港打造成湖南江海連運、水陸空立體交通的中心樞紐和長江立體交通走廊上的重要樞紐,全面提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交通物流的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長江“黃金經濟帶”發展。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文化旅游資源、勞動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和一定的工業基礎,突出功能定位,形成經濟特色,在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分工協作中穩居一席之地。既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鏈和集群式發展,又要及時捕捉信息、掌握動態、優化環境,力爭在長江經濟帶的新上重大項目中,成為基地和重要布點,努力把洞庭湖區域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在長江經濟帶上建成一個美麗富饒的生態經濟區。充分發揮“腹地”優勢,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發展。主動接受、爭取城市群的輻射和公共服務產品的延伸,為中游城市群發展提供優質農產品、勞動力、物質資源供應、工業消費品市場。同時,大力促進區域內大中小城市和城鎮群的發展,主動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實力的“腹地經濟”和各具特色的中小生態城市群。充分運用“東西兩口”,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充分運用“一帶一路”、長江“東西兩口”,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參與進出口物流的分工和協作,提高國際航運的份額。加強出口產品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產品出口渠道和國際市場。大力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對接國際生產鏈,參與國際分工協作。進一步運用好直通港澳臺的“南口”,擴大向南開放。通過參與“一帶一路”“長江兩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提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