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1月24日,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就文件出臺背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湖南日報記者提問。
問:請您介紹一下出臺這個《實施意見》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奮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干部,關鍵靠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同開創新時代新業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高度重視,專門下發文件,召開專題會議,作出重要部署。省委堅決貫徹中央要求,在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意見》,從制度機制層面入手,突出新時代事業需要,突出正向激勵主基調,突出倡導性、引領力,向廣大干部發出了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的“動員令”“集結號”。基于這樣的考慮,制定《實施意見》中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對表對標,全面體現中央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方面對標中央文件和有關法規政策,確保指導思想方向正確、政策措施合法合規,著力體現政治性和時代性。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全面落實省委要求。從湖南實際出發,結合我省干部隊伍建設現狀,緊扣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確保提出的對策措施符合實際情況、干部普遍認可。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回應廣大干部呼聲。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單位干部隊伍出現的不愿為、不會為、不敢為等問題,在深入調研、掌握實情的基礎上,分門別類梳理相關問題,突出干部關注的選人用人、容錯糾錯、激勵鼓勵等重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措施。四是堅持系統謀劃,全面促推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從思想政治引領、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加強能力建設、完善工作機制、落實落細關愛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提出系列措施,做到綜合施策、系統推進。五是堅持務實管用,盡可能使舉措實化細化量化。既堅持正向激勵主基調,向全省干部發出積極作為、奮發進取的強烈信號,又對一些關鍵問題盡可能細化實化,力求舉措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便于各地各單位執行。
問:請您介紹一下《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
答:《實施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著眼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圍繞促進干部更好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提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系列舉措。《實施意見》共6個部分20條。第一部分,突出思想政治引領,進一步增強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強調要強化理論武裝,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黨性教育,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強政治考察,深化拓展領導班子政治建設考察工作,出臺政治建設考察操作辦法,切實增強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的政治自覺。第二部分,堅持事業為上,鮮明樹立講擔當重擔當的用人導向。提出構建科學完善的考核體系、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干部、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大膽選拔敢于擔當作為的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等具體措施,通過樹立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用人導向,激勵廣大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第三部分,加強能力建設,持續錘煉干部擔當作為的過硬本領。主要強調加強干部知識和能力培訓,堅持多崗位培養鍛煉干部,強化干部基層歷練,練就干部善于擔當的“硬肩膀”。第四部分,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切實保護干部擔當作為的積極性。針對干部關注的突出問題,重點圍繞進一步完善問責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健全完善澄清保護機制作出了原則性規定。第五部分,落實落細關愛措施,不斷增強干部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提出要從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健全完善待遇保障制度、進一步改善基層干部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面做好關心關愛工作。第六部分,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形成擔當作為的強大合力。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擔當作為、履職盡責,大力宣傳表彰干事創業先進典型,落實各地各單位的工作責任,切實營造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濃厚氛圍。
問:《實施意見》提出要增強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請您談談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答: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首先要解決好動力不足的問題,補足思想上的“鈣”。《實施意見》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鮮明提出要強化理論武裝,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組織廣大干部分類分專題深入學習。強調要發揮湖南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化黨性教育,引導廣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提出運用我省政治建設考察的實際成果,出臺政治建設考察操作辦法,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個維度”考準考實干部的政治表現,以政治建設考察推動干部增強政治擔當。
問:《實施意見》提出要鮮明樹立講擔當重擔當的用人導向,請您介紹一下,有哪些措施?
答:對干部最大的激勵是正確用人導向,用好一個人能激勵一大片。《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提出要大膽選拔敢于擔當作為的干部,對那些在“三大攻堅戰”、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推進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考慮提拔使用。對那些因敢抓敢管、敢闖敢試而遭遇挫折失敗、受到非議的干部,要全面歷史辯證看待,公平公正對待,確實表現優秀且符合相關條件的要大膽使用。打破層級限制,省級層面直接掌握一批敢于擔當作為的優秀縣處級、鄉科級干部人選,重點關注、跟蹤培養、適時使用。
問:《實施意見》對干部的考核評價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答:《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科學完善的考核體系,作出了全面改進規范。在考核主體上,要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避免扎堆檢查和考核;在考核內容上,要合理設置干部考核指標,強化分類考核,對資源稟賦、基礎水平、發展階段、主體功能區定位不同的地區在考核內容上要區別對待;在考核方法上,要探索運用蹲點調研、實地走訪、家訪等方式,全方位、近距離考察了解干部;在考核結果運用上,每年由省委、省政府根據市州、縣市區年度綜合考核結果,確定若干個專項工作對先進的予以通報表揚,績效獎金可適當提高標準、拉開差距,對年度考核連續三年評為優秀等次的干部在晉職晉級時優先考慮,以科學考核樹起擔當作為的“指揮棒”。
問:《實施意見》提出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有哪些考慮?
答:容錯糾錯是廣大干部關注的一個重點,也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易把握的一個難點問題。《實施意見》提出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對干部從嚴要求,又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指示精神,對干部的失誤錯誤進行綜合分析,合理把握容錯的界限和情形,對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要堅持“誰負責問責、誰考慮容錯”,在啟動問責程序或責任調查過程中,同步考慮容錯糾錯的條件和情形。提出建立舉報線索快速核查和綜合研判機制,對經調查核實確屬誹謗、誣告陷害的,受理舉報、信訪的機關(部門)應及時在一定范圍內反饋情況、消除影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
問:《實施意見》提出落實落細關愛措施,請您談談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實施意見》主要從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等方面提出了正向激勵的具體措施。一是要求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每名干部每年至少進行1次以上的組織談心談話。積極開展干部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開展心理健康談心談話,涵養干部陽光心態。二是要求健全完善待遇保障制度。按中央要求完善落實好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完善符合市縣鄉工作實際的公務用車保障機制;研究制定異地交流任職掛職干部住房、交通保障等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干部關愛專項資金;認真執行國家工時制度,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值班的,按照有關規定安排工作餐并予以調休。三是要求進一步改善基層干部工作生活條件。加大對基層干部工作上的支持,將鄉鎮工作人員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從15%提高到20%,同時按照相關政策適當提高鄉鎮(街道)事業單位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問:請問下一步如何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
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出臺《實施意見》只是開啟了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上半篇”,關鍵在于抓好貫徹落實,做好“下半篇”。下一步,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壓實工作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承擔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承擔具體工作責任,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工作。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手段,及時報道《實施意見》貫徹落實情況,大力宣傳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注重典型引領。廣泛宣傳先進典型的工作業績和光榮事跡,在全省形成鼓勵擔當作為、崇尚苦干實干、為擔當者擔當的良好風尚,引導各級干部攻堅克難、奮發作為,推動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四是細化工作舉措。省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關心關懷干部心理健康的通知》、編印了《全省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典型事例匯編》,省財政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發了《關于明確省直黨政機關公務活動用餐有關事項的通知》,各相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制訂相關制度措施,進一步推動《實施意見》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