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圍繞加快構建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從拓展工作崗位、健全保障措施、暢通流動渠道、加強組織領導等4個方面,提出了18條措施,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到基層淬煉自己,成為當今時代年輕人的“主流選擇”。這幾年,隨著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的深入實施,隨著“三支一扶”計劃等服務項目的統籌推進,基層就業主陣地進一步鞏固,高校畢業生到省會以下城市就業比例,由2013年的63%上升到2017年的74%,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讓青春在最廣袤的基層大地閃光。
曾幾何時,“寧要東部一張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小城市一間房”成了眾多畢業生就業的信仰。從短期來看,相比老少邊窮地區、中小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大城市固然起點高、機遇多,然而卻并非人人合適。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最好的選項:1969年初,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與當地百姓“一塊吃、一塊住、一塊干、一塊苦”,當了整整7年的農民,將青春燃燒在了革命圣地廣袤的黃土地上。也就是經歷這段艱苦磨練后,習近平就已經有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人生目標。
艱難困苦是砥礪青春的“磨刀石”。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隨著近年來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越樹越牢,建功立業在基層的局面也日趨生動。當前,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營拔寨”在基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戰場也在基層;解決好“上好學”“就好醫”“養好老”系列民生問題,重點還是在基層;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依舊是必須建設無數個堅強戰斗堡壘的基層黨組織。基層廣闊的舞臺,賦予了年輕人充分施展才華的可能。
“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從一路向西,20年堅持支教的“清華研究生支教團”,到艱苦援藏16年的鐘揚教授,從“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都能感受到時代楷模在基層“謀事干事成事”的豪情和壯志、光榮與輝煌。
到基層去,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一樣能書寫出精彩的人生。
(文/黃朝光)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