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7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在岳陽市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統籌推進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保護好長江、保護好洞庭湖。
奔騰不息的長江,已成為一個長長而又響亮的經濟帶。從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論壇傳來最新消息,長江經濟帶以全國1/5的土地面積和2/5的常住人口,創造了43.8%的國內生產總值;區域內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國家級城市群沿江分布,并擁有124個地級市,占全國總量的2/5。
長江經濟帶在全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也更加凸顯長江“生態寶庫”的地位。但我們也要看到,過去受人類活動干擾程度也大,包括高強度的水電開發、城鎮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持續排放、農業非點源污染等,導致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障礙。可以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湖南居長江腹地,湘江,長江一級支流,奔騰900公里,哺育沿岸8市湖湘兒女。作為“長江之腎”,洞庭湖更是關系湖區千萬人民的生產生活,牽連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平衡。保護好長江,保護好洞庭湖,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是湖南義不容辭的責任。
兩年來,湖南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根治沉疴,讓“一湖四水”安瀾,一江清水東流。并且在全國首創發布省級總河長令、五級河長大巡河、專項清理整治“僵尸船”等機制,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就在日前,省發改委發布《關于2018年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專項資金安排計劃的公示》,稱嚴格篩選了80個生態環境整治“五結合”工程擬納入專項計劃,并擬安排8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這80個計劃。這樣的大手筆與“大保護”一脈相承。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經濟帶發展為湖南提供了重要戰略平臺和戰略機遇,積極、全面、深入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推進湖南經濟轉型升級、構建開放經濟發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強調融入,如果還是走過去粗放式、不計生態環境發展的老路顯然行不通,必須走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新路,要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科學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內在本質聯系,統籌推進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再者,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在水里,根子在陸地上,必須著重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優化沿江工業布局和加快城鎮生活污水治理,促進農業綠色化、工業園區化和生活低碳化。
正如許達哲在這次調研中指出,長江經濟帶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整體推動。他所作的“切實抓好長江岸線和洞庭湖水環境整治、水災害防治、水安全保障”、“從源頭上嚴控水污染”、“構建生態保護責任落實的長效機制”等一系列強調,切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切合湖南實際,各相關方面必須認真抓好落實,牢牢遵循“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奮力推動湖南長江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李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