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落點在一個個具體項目上。這是省委今年決定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的目的和初衷。
抓產業,是需要定力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通過加快補上基礎設施欠賬,有力支撐和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這也讓不少人在常年工作實踐中形成了依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通過高負債保增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甚至在一些領導干部腦子里還存在一種思想:抓基建項目,是人求我,見效快;抓產業項目,是我求人,是件辛苦活。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源還是一些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新發展理念悟得不透、正確政績觀樹得不牢。政聲人去后。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境界、“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定力和過去抓城市建設的勁頭,把產業這個打基礎、利長遠的“潛功”抓緊抓實。像巴陵石化、長嶺煉化等我省骨干企業,都是前人干起來、抓出來的。到了我們這一代,也要立志在自己的手里再造一個個“巴陵”“長煉”。
抓產業,也要有辦法。就拿移動互聯網產業來說,這兩天正在長沙舉行的中國互聯網業界盛會——互聯網岳麓峰會,5年前還是“湖湘匯”成員的一場小規模論壇,而2017年湖南移動互聯網產業營業收入已是2014年的80倍。從把準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及時制定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到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只要我們把心思真正用到研究產業、培育產業和發展產業上,就一定能想出推動產業發展的硬招實招,就一定會見到成效。
一個地方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心里始終要有一本賬:當地發展產業的優勢是什么、優勢產業和核心企業有哪些、產業的上下游在哪里、國內國際對標的企業又有哪些。想清楚、看明白了,就能集中精力、集中優勢,把有限的政策、資金和人才聚焦到核心產業、核心企業和核心研發力量上,精準高效開展招商引資,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發展。具體到企業,各級黨委、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錦上添花的活,企業缺什么,我們就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幫他們補什么。比如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們就不能再走依靠高負債保增長的老路;要堅決剎住無序舉債搞城建的不良風氣,寧可城建投資壓一壓,也要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實體經濟。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