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又到了一個牽動思緒、掀動情感的時節。清明節這幾天,很多人會返回家鄉,踏上青青山野,拜祭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先祖。同樣,我們應當祭奠那些與自己沒有血緣關聯、但卻是高尚圣潔的靈魂,他們就是為國捐軀、為公赴難的英烈。
按照中宣部統一部署,全國各主流媒體從清明節這一天起,同步推出“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專欄,深切緬懷自近代以來為謀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而舍生取義的英烈們,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崇尚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的氛圍。
湖南是一塊紅色的沃土,沉淀了豐厚的紅色基因資源。據民政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在歷次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三湘兒女近40萬人,其中被正式追認烈士并收入《湖南烈士英名錄》的就有12.4萬多人。在中宣部這次集中推介的英烈譜中,湘籍英烈幾占總人數的八分之一。湖南的先烈們在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征途上,樹起了光照天地的偉岸豐碑。
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無數英烈是我們民族信仰體系中的人格化象征和代表,是當代中國人的集體認同和精神圖騰,是我們繼續前進的雄渾底蘊和磅礴力量的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斗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勛!”傳承紅色基因,緬懷民族英烈,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自設立“烈士紀念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出席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活動,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深切緬懷近現代以來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英勇獻身的烈士們。
緬懷英烈,既是傳承紅色基因,也是觀照現實。如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這一關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目標,需要我們繼承英烈的遺志,弘揚英烈精神,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蠱惑人心的歷史虛無主義,在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最廣泛共識中,匯聚起全民族的偉力。
歷史的長河里,英雄從未走遠。不斷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使其永葆時代光芒,是當代共產黨人的政治責任,也在考驗我們對先輩的忠誠度。在清明節等特殊日子里,到英雄的墓地、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獻上一束鮮花,寄托一份哀思,在莊嚴肅穆的儀式感中捫心自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對得起那些前仆后繼的先烈?離英烈們的期望與遺愿,我們還有多遠的距離?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英烈是最好的學習榜樣。傳承好民族的紅色基因,讓英雄精神成為前行路上永不熄滅的燈塔,我們一定能沿著復興之路闊步前進,以改革發展的更大成就緬懷先烈、告慰英雄,創造出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新輝煌。
(文/湖南日報評論員)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