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17年留下最后一抹夕照,噴薄而出的將又是一輪新年的朝陽。
此時此刻,記憶的河流浪花飛濺,歲月的履痕愈發清晰。
一年中,湖南旅游銳意創新、櫛風沐雨、鏗鏘發展、創強夢想、收獲陽光,宛如穿過一段時空隧道,恍然置身一片全新的天地。
2017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6.69億人次,同比增長18.25%;實現旅游總收入7172.6億元,同比增長31.25%。
數據是枯燥的,卻是最有力的說服者。
我們透過數字,追尋2017年的發展足跡,聚焦2017年的篳路藍縷……
全省旅游系統貫徹十九大精神座談會
“吹盡狂沙始到金”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增強建設全域旅游基地新動能
積極探索具有湖南特色、以縣域為基礎的全域旅游改革發展新路子。全省申報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31家,涵蓋52個縣市區。聯合省委組織部在省委黨校首次舉辦全域旅游專題研討班,開展“全域旅游基地建設大家談”“學習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禮”等系列活動,組織14個市(州)長、25個全域旅游示范創建重點縣的書記、縣長和部分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在主流媒體陸續推出全域旅游改革發展系列文章230多篇,營造關注支持全域旅游改革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聯合省委政研室開展全域旅游基地建設戰略研究,制定出臺《湖南省建設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組織開展《湖南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5)》修編工作。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在全省31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中,目前有7個單位“局改委”,6家單位設置了旅游法庭,9家單位設置了旅游警察,25家單位設置了旅游市場監督及質監執法隊伍。
“千樹萬樹梨花開”
——堅持開放合作、項目帶動,推動湖南全域旅游開放發展
堅持區域合作、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以打通張崀桂旅游走廊為重點,加快推進張吉懷旅游經濟帶規劃建設,健全完善“張吉懷旅游共同體”“張家界南線旅游合作區”“大崀山生態文化旅游協作區”等區域旅游合作聯盟。加強與周邊省區和高鐵沿線跨省旅游交流與合作,牽頭成立“9+2”泛珠旅游合作大聯盟,創建湘鄂贛天岳幕阜山全域旅游示范新區,推動湘渝鄂黔聯合成立武陵山旅游發展聯盟,簽訂系列區域旅游合作、客源互送協議。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帶動,不斷增加旅游新投資和旅游產品新供給。精心策劃包裝旅游項目,2016年以來在深圳“文博會”、上海“滬洽周”和香港“港洽周”期間舉辦湖南旅游投資項目招商推介會,累計簽約旅游項目59個,簽約金額1113.48億元。2017年底全省在建旅游重點項目439個,總投資6410.94億元,其中,重點跟蹤推進的30個省級重點在建旅游項目總投資2111億元。會同省委政研室、省經信委赴國內外專題調研并完成了《新動能 新亮點 新支撐——關于湖南旅游裝備制造業的調研報告》,會同省發改委組織中鐵集團研究院實地調研并完成了《湖南省雪峰山旅游軌道交通方案研究》。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全面深入實施《湖南省旅游廁所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截至2017年底,我省三年實際建成旅游廁所3796座,超出計劃771座,榮獲“全國廁所革命突出成果獎”。
“春風又綠江南岸”
——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發揮紅色旅游教育功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紅色旅游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活動,組織開展中國旅游融媒體“紅色旅游扶貧湘東行”系列活動,推動紅色旅游與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城鄉建設融合發展。深化紅色旅游國際合作交流,組織了中俄紅色旅游大型交流活動——千人自駕赴俄游,結合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舉辦了第三屆中俄紅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動暨首屆湘贛邊紅色旅游節,聯合全國紅辦編制了《全國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標準》。根據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的安排部署,編寫了《湖南省“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現狀普查報告》,形成了《湖南省“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項目庫》。在“半條被子”紅色經典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沙洲村舉辦了第14屆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
“一枝一葉總關情”
——實施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程,打好旅游脫貧攻堅戰
組織6個旅游扶貧工作組,深入全省49個重點貧困縣對旅游扶貧工作進行診斷式指導。聯合省發改委制定印發《“神奇湘東”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建設總體設計方案》,在30個縣各選擇一個貧困村支持加快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建設。召開全省旅游扶貧工作推進大會,發布《湖南省旅游行業“百企聯百村”結對幫扶工作方案》,動員全省旅游系統對口幫扶124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組織11個旅游扶貧重點縣開展全省旅游扶貧示范縣創建工作,指導29個旅游扶貧縣市區制定實施“景區帶村”旅游扶貧實施方案,以“景區帶村”為重點突破,深入推進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雙帶雙加”旅游扶貧模式。創新舉辦“創客,創造美好生活——移動互聯網鄉村旅游創客大會”湖南省鄉村旅游創客座談會和首屆錦繡瀟湘鄉村文旅創客大獎賽等系列活動,推動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建設,以文創引領鄉村旅游創新發展。長沙銅官古鎮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韶山旅游區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鄉村旅游扶貧在我省扶貧開發中發揮了日益顯著的作用,主要靠吃旅游飯的武陵源、洪江等一批旅游扶貧重點區縣率先脫貧摘帽。
2017年中國(湖南)旅游產業博覽會。
2017年中國(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
2017年中國(湖南)國際旅游節開幕式。
“良宵盛會喜空前”
——堅持整合營銷、精準營銷,打造湖南全域旅游新品牌
制定實施《湖南旅游市場營銷三年行動計劃》,在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新推出“錦繡瀟湘、偉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嬌”旅游形象宣傳片,共計82.03億人次收看。實施“錦繡瀟湘”旅游品牌建設工程,開展“錦繡瀟湘”旅游品牌新媒體宣傳推廣活動,確定了14個市州與“錦繡瀟湘”旅游品牌相協調的旅游形象口號,初步建立地區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規范有序的宣傳促銷機制,基本形成了湖南旅游整體形象的品牌體系。精心舉辦了第15屆湖南國際旅游節,第8屆湖南旅游產業博覽會,春、夏、秋、冬季湖南鄉村旅游節,2017年港澳游學大會暨內地游學聯盟年度工作大會,“跟著詩詞(電影、攝影、書畫、課本等)游湖南”等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據初步統計,2017年全省舉辦了380多個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圍繞國際航線抓營銷,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先后組團赴境外主要客源國家和地區舉辦湖南旅游大型推介活動13次,邀請3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旅行商來湘考察踩線營銷旅游精品線路。2017年10月,世界知名旅游指南出版機構“孤獨星球”發布了2018年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我省作為全國唯一省份入選世界十大最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
“玉宇澄清萬里埃”
——依法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以深入貫徹實施《湖南省實施<旅游法>辦法》為主線,廣泛深入開展《湖南省實施<旅游法>辦法》法律知識競賽,集中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頓和旅游安全四大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12萬人次,檢查旅游企業(網點)3478家,檢查旅游團隊1.32萬個,檢查導游人員1.33萬名。2017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力組織全省旅游行業抗洪救災,全省267個景區受災、近200家景區暫停營業,但無一游客傷亡,確保了旅游安全穩定有序。加強旅游志愿者隊伍建設,舉辦文明旅游宣傳引導系列活動,文明旅游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對全省A級景區實行動態監管和全面督查,全面提升A級景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巍巍岳麓遮不住,滾滾湘江東流去。
翠綠的青山作證,歡騰的濤聲作證,燦爛的笑容作證。湖南旅游一年改革與發展的成就,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跡,繪就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發展的成就凝聚成歷史的永恒,思想的火花點燃了奮進的激情,開放的心靈激勵著我們躍躍欲試書寫風景獨好的新詩篇!
2017年湖南旅游發展
12件大事
1.加強全域旅游基地建設戰略研究和規劃標準引導。共完成了《全域旅游基地建設戰略研究報告》《長株潭城市群旅游協同發展調研報告》《湖南省旅游扶貧課題研究報告》和《新動能 新亮點 新支撐——關于湖南旅游裝備制造業的調研報告》等18個智力成果文本(5個調研報告、3個方案、4個規劃、6個標準)。
2.推動了湖南全域旅游開放發展。健全完善“張吉懷旅游共同體”“張家界南線旅游合作區”“大崀山生態文化旅游協作區”等區域旅游合作聯盟,牽頭成立“9+2”泛珠旅游合作大聯盟,簽訂系列區域旅游合作、客源互送協議。
3.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帶動,不斷增加旅游新投資和旅游產品新供給。2017年底全省在建旅游重點項目439個,總投資6410.94億元,其中,重點跟蹤推進的30個省級重點在建旅游項目總投資2111億元。
4.全面提升了“偉人故里”紅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深入開展紅色旅游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活動,結合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舉辦了第三屆中俄紅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動暨首屆湘贛邊紅色旅游節,在“半條被子”紅色經典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沙洲村舉辦了第14屆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
5.榮獲“全國廁所革命突出成果獎”。全面深入實施《湖南省“旅游廁所”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截至2017年底,我省三年實際建成旅游廁所3796座,超出計劃771座,榮獲“全國廁所革命突出成果獎”。
6.打造“錦繡瀟湘”全域旅游新品牌。實施“錦繡瀟湘”旅游品牌建設工程,推動14個市州建立與“錦繡瀟湘”旅游品牌相協調的旅游形象口號,開展“錦繡瀟湘”旅游品牌新媒體宣傳推廣活動。2017年10月,世界知名旅游指南出版機構“孤獨星球”發布了2018年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我省作為全國唯一省份入選世界十大最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
7.推出“讓美麗戰勝貧困”湖南旅游扶貧典型案例,積極探索湖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新經驗新模式。深入推進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雙帶雙加”旅游扶貧模式,形成了湖南55個“讓美麗戰勝貧困”的旅游扶貧典型案例。
8.以文創引領鄉村旅游創新發展。創新舉辦“創客,創造美好生活——移動互聯網鄉村旅游創客大會”湖南省鄉村旅游創客座談會和首屆“錦繡瀟湘”鄉村文旅創客大獎賽等系列活動。長沙銅官古鎮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韶山旅游區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9.成立了全國首個鄉村旅游研究院。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成立吉首大學中國鄉村旅游研究院,在國內創下設立專門研究鄉村旅游研究院的先例。
10.全域旅游統計工作榮獲湖南省管理創新獎。推動成立張家界旅游統計研究院,創新制定《旅游業(綜合)分類》和《旅游經濟(綜合)核算》標準,開展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核算研究,張家界全域旅游統計大數據合作平臺榮獲湖南省管理創新獎。
11.發起成立湖南省旅游新媒體聯盟。開展“全域旅游基地建設大家談”“學習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禮”等系列活動,組織策劃開展“跟著詩詞(電影、攝影、書畫、課本)游湖南”等全域旅游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12.旅游安全工作榮獲湖南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集中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頓和旅游安全四大專項行動,依法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全力組織全省旅游行業抗洪救災,全省267個景區受災、近200家景區暫停營業,但無一游客傷亡,確保了旅游安全穩定有序。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